夫天地之常,以其心普萬物而無心。圣人之常,以其情順萬物而無情。故君子之學,莫若廓然而大公,物來而順應。
——程顥
2021年6月6日19:00,歷史與檔案學院“汀蘭”讀書會第三季第七期在映秋院201會議室舉行,中國民族史、檔案學、圖書情報等方向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參加了本期讀書會。

讀書會現場剪影
本期讀書會,主要對肖超宇的《民族志文獻所見明代貴州地區的民族交融與認同》《〈西域番國志〉所見明代西域多民族社會》、彭建的《家國之間:劉曼卿〈西藏紀行〉概說》、張熙勤的《〈西南夷風土記〉及其所見族群與社會》四篇論文進行了學習。
首先,由領讀同學對四篇文章的基本內容與學術觀點進行了介紹。
肖超宇的《民族志文獻所見明代貴州地區的民族交融與認同》一文,通過梳理明代貴州民族志文獻中有關少數民族社會生活的記載,結合歷史學與民族學、人類學相關理論與方法,從風俗習慣的角度,梳理了民族志所見貴州少數民族風俗特點和明代貴州各民族交融與書寫這兩個方面的內容,探討了明代貴州各少數民族交融以及影響這些現代民族形成的重要因素。肖超宇的《<西域番國志>所見明代西域多民族社會》一文,以明代陳誠出使帖木兒等國后撰寫的《西域西番志》為研究對象,首先對研究該資料的學術史做了系統的梳理,并提出了這些研究所存在的不足;其次爬梳了《西域番國志》的成書背景,介紹了陳誠的生平;再次詳細介紹了陳誠書寫下的西域社會并介紹了相關的版本情況。并具體描述了陳誠書中重點敘述的幾個地方,如:哈烈、撒馬爾罕、別失八里等等。最后就民族志視角下的西域族群與文化展開了具體的論述。彭建的《家國之間:劉曼卿<西藏紀行>概說》一文,從書的版本、作者的入藏時間和該書發表的時間、該書的內容與價值等方面對劉曼卿的《西藏紀行》一書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論述,為讀者勾勒出了劉曼卿這位民國奇女子的形象,使讀者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劉曼卿以及像她一樣,為邊疆工作作出杰出貢獻的國人。張熙勤的《<西南夷風土記>及其所見族群與社會》一文,首先介紹了《西南夷風土記》的版本流布情況、對作者大致情況的推理;其次就該書作者對于西南夷族群認識的變化進行了論述,其中包括了對同一族群和不同族群認識的新解;再次,張熙勤就該書的主要內容展開了論述,譬如對于西南夷的飲食、風俗、建筑、嫁娶、信仰等等社會生活的描述。最后張熙勤就該書作者對于經略西南夷的思考進行了論述,并再次肯定了《西南夷風土記》作為古代民族志文獻的重要意義。

領讀人分享現場
接著,大家就四篇論文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就論文中感同身受之處、深受啟發之處進行了交流。


交流學習掠影
通過對四篇文章的學習,讀書會的同學們討論了利用民族志文獻的多種視角、民族志文獻中的書寫問題、如何正確利用民族志并書寫出一篇優秀的文章等多個問題。四篇論文各有千秋,在大家的熱烈交流中,也可見這些文章的出色。

讀書會與會同學合影
本期讀書會,通過交流與討論,增強了同學們對民族志文獻書寫的結構和方式方法的理解;同學們對民族志文獻中所反映的歷史問題有了更加深刻和全面的了解;同時啟發了同學們從不同的視角和方法去看待民族志。一方面,此次讀書會緊密貼合本季讀書會“以文獻理解中國”的主題;另一方面,通過精讀、細讀這些文章,對我們閱讀檔案和文獻、研究歷史、理解中國也提供了另一種視角和思考。
(歷史與檔案學院“汀蘭”讀書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