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中國共產黨在國家風雨飄搖、政局至昏至暗之際破繭而生,宛若一縷朝陽劃破夜空無盡的黯然,為中國之革命送來希望的火種與信仰的光芒。2021年,百年前的建黨偉業,仍然是縈繞于國人心頭、揮之不去的不朽記憶,習近平總書記更是多次強調要深入學習黨的歷史,汲取“史”的經驗與智慧,“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觀偉人之壯舉而勵心,閱黨史之文獻以明志,通過回顧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程,照亮發展新征程,譜寫未來新篇章。
——題記
云南大學歷史與檔案學院“汀蘭”讀書會的全體青年學子們,為迎接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的偉大時刻,于2021年5月30日,舉行了一次知行合一、兼顧“行”“思”的高質量學史活動,現從實踐與閱讀兩方面,記述本期活動之概要。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古語告訴我們,讀書要以行動與實踐作為輔助,才能鞏固和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本次讀書會,同學們選擇與以往讀于書齋、學在書中不同的方式,將學習場域從方寸之間的書本,擴展至廣闊的校外天地,走進“昆明朱德舊居”與“中共云南地下黨建黨舊址”的革命故地,深刻了解建黨偉人的光榮事跡,感受其家國情懷與無私精神。
“昆明朱德舊居”是一座為緬懷偉大的無產階級戰士和開國元勛朱德元帥而修建的紀念館。朱德元帥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家喻戶曉的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締造者之一,黨和國家的重要領導人。早年間,他曾求學于云南陸軍講武堂并從戎滇軍,由此明確其投身革命事業的偉大志向,并成為護國戰爭史、云南革命史的英雄人物??梢哉f,在云南的求學歷程與在滇軍從伍的軍旅經歷,是朱德元帥革命生涯的起點,館藏的各種文字、圖片無一不展示著朱德元帥投身云南革命事業的榮光。

(“昆明朱德舊居”前讀書會同學合影)
“中共云南地下黨建黨舊址”是軍閥治滇下“云南特別支部”的集中活動地與秘密聯絡點。正是在這里,中國共產黨在云南最早的地方性黨組織成立。雖然,以王德三同志為代表的黨組成員,在殘酷的革命環境中,多慘遭殺戮,云南的革命事業也由此陷入低谷,但作為革命歷史的里程碑,“中共云南地下黨建黨舊址”親眼見證黨的事業在云南從低谷到高潮,在曲折中求索的不懈征途,記錄下不畏險惡、不惜身死的中國共產黨人,為建立和發展黨的事業、傳播黨的精神,與敵人頑強血戰的拼搏歷程。

(同學們認真聆聽講解員的精彩講述)
通過對上述兩處革命舊址的參觀,同學們仿佛親身經歷了中國近代革命的曲折歷史,與革命先驅們進行了一場跨越時空的精神對話,接受了一次別開生面的黨史教育與思想洗禮。大家都說,參觀完“昆明朱德舊居”,進一步了解到朱德元帥從事革命的心路歷程,更加全面地認識了偉人不平凡的一生;從“中共云南地下黨建黨舊址”出來后,同學們也都清楚地意識到作為云南革命的地下力量,“中共云南特別委員會”為云南之解放,乃至中國之革命,起到了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
當然,知行合一,“行”已踐,“知”不可少。在參學革命舊址之歷史結束后,大家在“昆明朱德舊居”的涼亭中,圍坐一起,結合本期閱讀書目《中共黨史珍聞錄》,緊扣以下三個主題,積極暢談讀書心得與參觀感想。

(分享參觀體會與讀書心得)
第一,對中國共產黨建黨偉人的緬懷與崇敬。
2020級中國民族史方向的王璐妍同學認為,對待歷史人物要辯證地看待,不能一概而論,黨對一些歷史人物的看法也是變化的,不能只看到他們某一時間提出的論點,也要看到他們思想的變化。同時,她也在這次的活動中體會到,中國共產黨在建立初期的不易,無數英雄拋頭顱灑熱血,犧牲自己成就革命,令她十分敬佩。2019級中國民族史方向的常璐同學表示,參觀“革命舊址”之后,覺得很震撼,一方面感慨革命先賢為了共產主義事業不懈奮斗,甚至英勇就義的決心;另一方面,她在閱讀《中共黨史珍聞錄》之后認為,在評價一個歷史人物時,不應該把自己置于“上帝”視角去審視,每個人都處在一個大的時代背景中,應該結合著去考量某個人物或者某個事件,這樣才能較為客觀公正地進行評價。2019級中國民族史方向的鄧博文同學覺得,本書為我們論述了黨的歷史上出現的一些重大事件,內容豐富、通俗易懂,其中涉及黨的領袖、黨的重要人物、黨的建設和黨內斗爭、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蘇關系等問題,便于我們后輩更深刻地了解黨的歷史,理清發展脈絡,并深刻地感受到今日的美好是無數革命先烈前仆后繼換來的,是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從百年屈辱史之中走出來的,我們后輩更應秉持著這種精神,在現實生活中不斷踐行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斷奮斗。
第二,對中國共產黨百年發展歷程的回顧。
2020級檔案學方向的趙芯葦同學感受到革命的勝利、黨的勝利、中國的勝利都來之不易。她認為面對近代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如何選擇一條路,選擇怎樣的路,是一件非??简炛腔鄣氖虑?,因此,她非常敬佩先輩們在那樣的情況下還帶領中國走了出來。2020級中國民族史方向的向斯瑤同學認為,從這本書中可以看到更多關于黨的發展歷程中的里程碑事件、重要人物,閱讀完對黨有了細致的認識,對很多歷史事件有更客觀的理解,我們不僅要學習歷史,以史為鑒,更要從真實的歷史事實中獲得更多的歷史經驗,從歷史經驗中總結出更好的歷史規律,掌握更積極的歷史主動。2019級中國民族史的鄒明天同學了解了王德三、吳澄、李國柱等革命先輩的光輝事跡以后,認為是先烈們的鮮血,換來了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歷史是一本教科書,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記錄著中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篇章。黨的建立、黨的發展,離不開革命先輩們在硝煙中前仆后繼,離不開無數英雄為祖國解放而奮不顧身,曾經的苦難造就了今天的偉業,讓人心潮澎湃,讓人無比光榮和自豪。作為紅旗下長大的中華兒女之一員,我們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盡自己所能,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2017級檔案學本科生黃玲玲同學認為,要以史為鏡,探過去,析未來。她表示學習黨的歷史,了解過去才能更好地探索未來。黨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發展、不斷進步。中國共產黨成立至今,已經走過了一百年的坎坷時光,才鑄就了如今的輝煌。中國共產黨一路走來經歷了太多磨難,涌現了太多舍己為人的革命烈士,“中共云南地下黨建黨舊址”中王德三、李鑫、吳澄等同志,為革命事業拋頭顱,灑熱血,肉體雖消但精神長存。我們要堅定信仰,不忘初心,學習先輩意志,敢為人先,積極奉獻,將信念傳承下去。
第三,對中國共產黨歷史地位及現實貢獻的認識。
2019級中國民族史方向的張體紅同學表示,百年黨史,實際上就是中國共產黨不斷為人民奮斗、不斷為人民奉獻、不斷為人民謀幸福的歷史。百年來,一代又一代的共產黨人始終以“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初心和使命;以堅定的理想信念、“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境界,拋頭顱、灑熱血;以實干的工作作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轉變。作為新時代的研究生,我們不僅要學好這門“必修課”,從中吸取精神食糧,更要在學思踐悟中拼搏實干,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這樣才能不負青春、不負時代、不負人民。2018級中國民族史方向的楊澤宇同學認為,1921年,中國局勢動亂,內有軍閥林立,外有列強虎視,中國共產黨人不避斧鉞、直面危險,心懷拯危濟世的堅定決心與安邦福民的執著追求,毅然決然登上歷史舞臺,中國革命從此煥然一新。百年之中,中國共產黨人披荊斬棘,經歷過革命的高潮與低谷,卻始終保持初心、牢記使命,經受住時代之考驗與歷史之洗禮,成為今天中國人民收獲幸福生活最強有力的保障。2021年,中國共產黨迎來百年華誕,尤其對新時代的青年學子來說,學習黨的歷史、翻閱黨的文獻、增加黨的知識,可以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歷程,也有益于進一步探索中國近代社會的發展脈絡。2019級圖書情報方向的王宇靈同學認為,從百年前中國的仁人志士探索救國道路,陳獨秀、李大釗、胡適引領新文化運動,陳延年、陳喬年等實踐驗證無政府主義,李大釗高揚馬克思主義旗幟,到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探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再到21世紀在基建、探月、探海、扶貧、農業、體育、法律等各行各業內的探索與成就,尤其是在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時,全國上下在黨中央的指揮和引領下眾志成城,共度難關,許多黨員沖在前線,充分顯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顯著優勢。中國共產黨的發展之路是一條探索的路,今后我們黨也會在探索中進步,帶領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

(“中共云南地下黨建黨舊址”前參與同學合影)
在中國近代風雨歷程中,1921年絕對是一個足以撼動歷史的時刻,因為引領中國革命走向最終勝利的中國共產黨,猶如天際升起的朝陽,誕生在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游船上。時隔百年滄桑,那段開天辟地、振奮人心的崢嶸歲月,仍舊牢記于國人之心中,值得每一位中國人為之振奮、引以為豪。
本次讀書會“知”“行”合一的學習理念,從“行”與“思”的多角度了解黨的歷史、領悟黨的精神、感受黨的偉大。一方面通過參觀“昆明朱德舊居”和“中共云南地下黨建黨舊址”的革命故址,深刻體會中國共產黨人敢為人先的革命精神與濟世安民的家國情懷;另一方面,通過閱讀《中共黨史珍聞錄》一書,加強了黨史學習,并從中體認到中國共產黨人乘風破浪的堅定信念和不斷踐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曲折歷程,對大家來說,本次讀書會,既是一次加強黨史學習的難得機會,也是一場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的實踐體驗。
(歷史與檔案學院“汀蘭”讀書會 供稿)